從國家能源局獲悉,隨著四川、重慶、青海三地電力現貨市場日前轉入連續結算試運行,我國省級電力現貨市場已實現基本全覆蓋,成為全國統一電力市場初步建成的重要標志性成果之一。
建設全國統一電力市場是深化電力體制改革和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重要內容,是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在能源領域的關鍵落子和生動實踐。
作為構建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體系的關鍵環節,電力現貨市場是此項系統性工程中的難點所在。它如同一個“電力股市”,通過實時競價,形成準確反映當下電力供需情況的真實電價,引導電力資源在全國范圍內高效配置。
今年以來,電力現貨市場建設加速推進。截至目前,山西、廣東等7個省級現貨市場已轉入正式運行,福建、陜西等省級現貨市場進入連續結算試運行階段,提前兩個月完成省級現貨市場基本全覆蓋的目標任務。6月,南方區域電力市場轉入連續結算運行,電力資源在南方五省區統籌互濟取得突破性進展。10月,國家電網首次與南方電網跨經營區開展電力現貨交易,實現網間市場聯通。
電力現貨市場的保供穩價與資源優化價值,在今年迎峰度夏期間得以充分彰顯。電源側,價格信號有效激勵機組穩發滿發,山東、湖北在負荷創新高時機組非停率、受阻率顯著下降。電網側,省間現貨交易發揮關鍵互濟作用,最大互濟電力達1432萬千瓦,精準支援川渝等20余省份,其中四川購電超29.2億千瓦時,有效緩解了迎峰度夏期間的用電緊張。用戶側,價格信號引導用戶靈活調整用電行為,山東446萬工商業用戶通過分時電價,午間為新能源騰出583萬千瓦消納空間,晚高峰轉移用電負荷225萬千瓦,充分挖掘了需求側的保供潛力。
國家能源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隨著各地電力現貨市場建設持續推進,我國電力生產組織基本實現市場化轉型。隨著新型電力系統建設進一步加快,電力現貨市場將在提升系統調節能力、保障電網可靠運行、促進新能源消納等方面釋放更大價值,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能源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