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第八屆中國企業論壇在北京舉行,來自重點產業的央企、民企及外資企業代表齊聚一堂。本屆論壇平行論壇由國務院國資委規劃發展局指導、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承辦,以“共建開放包容 充滿韌性的中國產業鏈”為主題,聚焦能源產業鏈韌性建設、綠色轉型與開放合作等議題。作為光伏行業代表,隆基綠能董事長、總經理鐘寶申受邀出席平行論壇,并發表主題演講。
鐘寶申表示,光伏行業正經歷從規模化擴張向高質量發展轉型的關鍵時期,唯有堅持技術創新與開放共贏的雙輪驅動,才能構建更具韌性的產業生態。
01 回歸本質,以技術創新穿越周期
“在產業發展的每個關鍵節點,總會面臨路線選擇。”鐘寶申回顧了隆基的發展歷程,“2004年,當大多數企業選擇多晶硅路線時,隆基頂著壓力選擇了單晶路線。這不是盲目冒險,而是基于‘第一性原理’的深入思考——光伏的本質是降低度電成本。”
這一選擇讓隆基在技術創新路上堅定前行。從RCZ技術、金剛線切割到PERC技術,以關鍵性技術為行業降本,引領行業革新。面對新的行業周期,隆基選擇BC技術路線,隆基相信唯有技術革新為引領,行業必然會向著良性、韌性發展。
02 全產業鏈優勢,中國光伏韌性的底氣所在
“中國光伏產業經過二十年發展,已形成全球最完整的產業鏈體系。”鐘寶申指出,從硅料、硅片到電池片、組件,中國在全球各環節的市場份額均超過80%,這種全產業鏈優勢是中國光伏韌性的基石。
經歐洲太陽能測試機構(ESTI)認證,隆基綠能自主研發的晶硅-鈣鈦礦兩端疊層太陽電池轉換效率達到35%,再次刷新晶硅-鈣鈦礦疊層電池效率世界紀錄;同時,BC電池組件效率突破26%,此前已打破海外36年塵封壟斷,再度改寫晶硅組件效率天花板。中國光伏通過持續的研發投入,實現了驚人的技術迭代速度,這是中國光伏韌性的聚能引擎。
2025年,中國預計將貢獻全球新增太陽能裝機容量的55%,為產業鏈提供了穩定的“壓艙石”。正是這種“制造優勢+市場優勢”的雙重保障,讓中國光伏產業在復雜多變的國際環境中保持韌性。
03 開放共贏,構建產業協同生態
光伏產業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構建開放共贏的產業生態,隆基與國家能源集團的合作就是很好的例證。
自2021年起,隆基綠能與國家能源集團累計簽約25GW,不僅在項目合作上取得實效,更在技術創新上深度協同。國能錦界公司的神府百萬光伏基地項目率先應用了隆基BC二代技術Hi-MO 9組件、隆基與國能創新研發的“組件支架一體化”,借鑒中國傳統榫卯結構智慧,有效解決了沉降區安裝難題。
鐘寶申強調,央企搭建宏大的合作舞臺,民企提供最先進的技術與產品,共同推動全球綠色能源轉型。這種 “需求牽引+技術驅動”的模式,推動了整體技術水平的躍升。
04 雙輪驅動,奔赴綠色未來
展望未來,鐘寶申認為,光伏產業仍處于快速發展階段。“全球能源轉型浪潮才剛剛開始,光伏在未來能源體系中的主體地位將進一步凸顯。我們要做的,就是堅持技術創新與開放共贏的雙輪驅動,以互利共贏引領前行,為加速能源革命貢獻更堅實的隆基力量。”
在全球能源變革的大時代中,中國光伏產業正憑借技術創新的硬實力與開放合作的軟實力,書寫著從追趕到引領的產業傳奇。“十五五”期間,中國能源產業鏈將沿著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方向縱深發展,在開放合作中提升韌性,在創新驅動中優化布局,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持久動力,也為全球能源轉型升級貢獻中國智慧。
責任編輯: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