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黄色三级网站,国产无遮挡又黄又大又爽在线观看 ,无限资源免费观看大全在线看 ,黄页精品网在线观看,男女特黄A片视频,无码成人免费全部观看,午夜电影电影院在线观看,在线观看韩国精品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千億光伏“出貨王”,雙線鏖戰

2025-11-06 08:18:35 《中國企業家》   作者: 記者 馬吉英 苗詩雨  

進入下半年,全球光伏組件“出貨王”晶科能源,在儲能賽道上加速明顯。

10月30日,它接連釋放兩個消息:一是宣布與Aggreko簽署250MWh(兆瓦時)儲能項目合作意向書;二是明確將為澳大利亞市場提供光儲(光伏和儲能)一體化系統。

而過去兩個月內,晶科能源的儲能業務密集落地歐洲、亞洲。

10月初,它在羅馬尼亞成功交付10.32MWh儲能系統;9月30日,123.8MWh的系統產品落地雅典機場;9月9日,其在日本簽約了4.515MWh儲能系統……

這或許是在呼應6月國際太陽能光伏展之前,晶科能源董事長李仙德在公司官方微信賬號上發表的致辭。

“過去的180天,行業中的每個人都在問怎么‘活下去’,過去的8天,給我的啟示是我們該思考怎么‘活起來’,尋找自己的節奏。”這段話的背景,是他在接待海外客戶之后,深感海外市場的進步、專業和深入。

今年以來,“光儲一體化”是晶科能源對外提及頻次最高的詞匯之一。

晶科能源方面也向《中國企業家》提到,在三年前布局了光儲一體化,并預計從今年開始進入收獲期,儲能有望成為公司的第二增長曲線。而且儲能的后續戰略重點將聚焦于海外市場的拓展與布局,目前海外業務占整體訂單約80%。

不過在雪球等投資平臺上,股民圍繞晶科能源的探討集中在“股價何時回升”“虧損局面何時改善”。今年前三季度,晶科能源的業績仍未扭虧,歸母凈利潤虧損39.2億元,同比下降422.67%。

但它依然保持著行業全球出貨量第一的位置,前三季度的組件出貨量為61.78GW,預計今年全年出貨量達到85~100GW,基本維持上一年92.87GW的出貨量規模。

在媒體和從業者看來,晶科能源還在“爭第一”,即便是當下各家光伏公司到處找資金、找收購機會的過冬之際。

李仙德一直有著自己的進攻邏輯和節奏,無論是早年間先行業一步押注單晶硅,還是后來押注TOPCon(隧穿氧化層鈍化接觸),并大規模融資、擴產。從2016年到2025年,他一大半時間都坐在全球“出貨王”的位置上。

但從業績看,晶科能源為此付出了不小的利潤代價。記者日常采訪中得知,它是過往多輪次降價的主要發起者之一,以價換量的策略很明確。

媒體的報道更直白,晶科能源的訂單在三季度集中交付,導致了“量增價減”。有業內人士分析,相當于每賣1元的組件,就要虧掉近三分之一。這引得一眾投資者調侃其“越賣越虧”,甚至發問,虧損為什么要繼續賣?

李仙德曾提到,他相信組件價格的下降會釋放更大的市場需求,“光儲一體化”的方式一定是未來電力的主要供應模式。這也是晶科能源成立十余年后,第一次踏足光伏之外的賽道。

按照管理層對外公布的目標是在三至五年間,成為全球前三大儲能供應商。只是這個賽道的競爭已近乎“白熱化”,儲能成為新能源行業的核心驅動已是行業共識,通威股份、隆基綠能、天合光能、晶澳科技等頭部光伏公司均已入局。

或許在李仙德心里,他已經制定了儲能業務的“爭第一”規劃,但兩條線同時開戰,他的壓力可想而知。

01

“爭第一”

在光伏行業大佬中,李仙德最為“低調”,近幾年鮮有公開場合露面。從業者對他的第一印象往往是“儒雅硬漢”——外在形象溫文爾雅,卻總把“戰斗”掛在嘴邊。

光伏行業每逢大事,他會習慣性地在公司官方微信賬號上發布致辭,標題諸如《把硬仗的氛圍感拉滿》《怕什么,打就是了》……

李仙德曾表示:“永遠比對手以更快的速度進步和顛覆,那就有先發優勢。”

他似乎總是在“爭第一”。兩年前,李仙德剛剛打了一場翻身仗——時隔三年,晶科能源重回光伏組件出貨量全球第一,2023年的營收、歸母凈利潤均創下歷史新高。

而為了這場仗,以及保住勝利果實,從2022年開始,剛剛登陸A股的晶科能源就大手筆融資擴產。到2023年8月,它已進行了三次巨額融資,累計規模近300億元。而同期已在A股上市11年有余的隆基綠能,通過首發、增發、可轉債等方式,累計的直接融資金額僅超200億元。

2023年6月,李仙德在名為《把硬仗的氛圍感拉滿》的致辭結尾處寫道:“是時候,搞點大的了。”就在一個月前,晶科能源剛宣布豪擲560億元,在山西規劃投建年產56GW的“超級大工廠”。在那一輪的TOPCon的擴產潮中,晶科能源沖在了最前列。

即便當時,市場已經有了“內卷”的跡象,但主流觀點對于周期的理解是結構性和階段性的,大筆資金擴產依舊是大趨勢。

李仙德表現得十分果斷,他曾在2023年年中表示:“未來幾年光伏行業含金量最高的電池環節,技術沒有變數,必然是TOPCon。”

他也得到了巨額回報。2024年,晶科能源以1222.83億元的營收位居當年江西民營企業100強第一位。這是李仙德創業生涯的最高光時刻,在他看來,這輪光伏的技術變革,晶科能源留下了濃重的一筆。

從2016年到2025年,他一大半時間都坐在全球“出貨王”的位置上。第三方咨詢公司Global Data和PV InfoLink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2019年、2023年~2024年,晶科能源先后六年位列全球組件出貨量冠軍。

02

奪回第一

十年間,李仙德數次在戰略決策上的孤注一擲,是獲得這些“第一”的底層原因。

2016年,面對單晶硅和多晶硅技術路線爭議時,晶科能源率先在當年底投產單晶硅,并在次年達到多晶硅、單晶硅產能的相對持平。而當時,行業“一哥”天合光能還在多晶硅賽道觀望,畢竟2015年,單晶硅在國內的市場份額還不足20%。

這是李仙德第一次賭贏。2016年底,單晶硅因效率和度電成本的優勢,市場份額逼近27%,晶科能源反超天合光能,登頂全球光伏組件出貨量第一。

國內光伏市場爆發,引發了多個歐美國家對中國光伏產品發起的“雙反調查”,此后幾年,包括天合光能在內的多家光伏企業慢慢將重心放回國內市場。

但李仙德的“野心”并沒有受到周期影響,依舊在全球市場搶奪訂單,“薄利多銷”的模式初現。國際市場是他籌備已久的核心戰略,根據有關媒體報道,早在2013年,他就提出“趕快去拉美、中東非,那是目前最被忽視、未來最有爆點的市場”,繼而開啟了大規模布局。

2017年,晶科能源曾在阿聯酋報出了當時0.0242美元/千瓦時的全球投標大型電站最低價。通過擴產和低價搶占市場的打法,這家剛剛登頂行業的公司,又蟬聯了三年冠軍。

直到2020年,我國“雙碳”目標提出后,國內市場需求快速增長,僅在海外上市的晶科能源募資速度遠不及國內競爭對手。這一年,它的出貨量被隆基綠能反超,到2021年,更是掉到了第四位。

這期間李仙德做了一個重要決定,分拆主要運營子公司江西晶科在國內上市——2022年,晶科能源登陸A股。李仙德在上市前一天的答謝晚宴上致辭時,自嘲道:“有人說,晶科做什么都比別人慢半拍。”

但實際上,他只是慢了那一次,完成國內上市后,晶科能源節奏重新加快,在融資、擴產上尤為明顯。

“很多人都說晶科的戰略做得很好,其實不全面,我們是執行力很強,并且做得非常快。”他在2022年接受采訪時說。

2023年,李仙德被問到“重回第一”的方法論,他依然歸因為戰略執行的成功。他還進一步把戰略分成了三點:提高產品的競爭力、強化全球的布局,以及提高經營競爭力。

03

兩線開火

這個方法論也被“復刻”到了儲能業務上。

其內部人士接受采訪時提到,儲能業務與光伏一脈相承,進軍該領域后,晶科能源延續了原有的產品觀。

根據公開信息,2020年底,晶科能源新增了儲能業務范圍;2022年,它設立了多家儲能子公司,涵蓋電芯等多個環節;2023年,它表示計劃深入布局源網側、工商業、用戶側等不同儲能應用場景,并明確提出“儲能和組件業務同等重要”。

去年下半年,其儲能業務顯著加速。根據行業數據的不完全統計,去年晶科能源在海外落地及簽約的項目共計16個,遍布歐洲、中東、日本等國家和地區;國內的儲能項目則集中在浙江、廣東、江蘇等省,超過24個。

并且隨著戰略權重提高,該業務板塊的組織架構也重新洗牌,“一號位”更換成了追隨李仙德十幾年的老將——周方開,由他出任儲能事業部總裁。

晶科能源方面告訴《中國企業家》,過去兩年的核心工作在團隊建設和產能上,目的正是為了順應光伏與風電在全球累計裝機規模的擴大,所帶來的儲能爆發趨勢。

“依托自身在光伏行業的生產和渠道優勢布局儲能領域,積極打造光儲一體化系統解決方案,致力于成為全球領先的綜合解決方案供應商。”這是晶科能源在2025年半年報中的表述,這與之前的表述差異明顯。

在去年的全年財報中,晶科能源是分別闡述了光伏、儲能兩塊業務的情況,并稱在探索“光儲融合”。

不過近兩年儲能火爆的程度絲毫不遜于當年的光伏市場。不僅寧德時代、陽光電源等傳統廠商在搶奪市場,根據伍德麥肯茲發布的2025年全球電池儲能系統集成商排名,阿特斯、天合光能、東方日升等入局該賽道的多家光伏企業也榜上有名。

據SMM預計,從2024年至2030年,全球儲能市場的年均復合增長率(CAGR)預計為23%。到2030年,全球儲能需求總量將達到828GWh(吉瓦時)。

晶科能源副總裁錢晶曾透露,儲能已是公司的第二個業務支柱,爭取要在三至五年間,成為全球前三大儲能供應商。

2024年,晶科能源儲能業務實現了1GWh出貨量,今年則要完成6GWh的出貨量。

雖然出貨量不大,但它存在理論上的先發優勢。從業務類型而言,儲能集成系統與光伏組件都是終端型產品,客戶類型和渠道類型高度重合,作為光伏“出貨王”,晶科能源擁有足夠的資源稟賦。

晶科能源也將儲能業務的重心放在了海外。李仙德曾提到自己的邏輯,“產能出清不靠規模博弈,而靠全球制造彈性。”為此,晶科能源此前在美國、東南亞、中東等地建立了10余個生產基地,以全球化布局對沖區域風險。

去年末,公司召開董事會后發布公告稱,擬發行全球存托憑證(GDR),申請在法蘭克福證券交易所上市。這也被行業認為是匹配光儲一體化戰略海外擴產的重要資本動作。

習慣“打仗”的李仙德在光伏的低谷期進一步擴大了戰場。晶科能源方面透露,一方面,已經布局了更高功率的光伏產品TOPCon 2.0、3.0產品,主要產能釋放將集中在明年;另一方面,也在尋找海外和儲能新業務的可能性。

李仙德曾在某一年的新年寄語中寫道,“我就是個出生在浙東漁村的普通人,漁民孩子有著天生的危機感,所以它讓我在日后,尤其是進入光伏這個行業后,總比別人更多一些居安思危的警醒。”

此前,不管是“豪賭”技術路線,還是堅持市占率先行的打法,他幾乎押對了每一次市場變化。而這次要復雜得多,“內卷”環境下,李仙德既要守擂還要攻擂,都無疑是不小的挑戰。




責任編輯: 張磊

標簽:晶科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