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山西省原平市同川河谷披上了豐收的金裝。漫山遍野的梨樹上,黃澄澄的同川梨壓彎了枝頭,空氣中彌漫著沁人心脾的果香。梨農們穿梭于林間,臉上洋溢著喜悅,一筐筐飽滿的梨果不僅承載著辛勤的汗水,更串聯起一條鄉村振興的“致富鏈”。在這豐收景象的背后,有一抹溫暖的“電力藍”在默默守護,他們用行動為這條“致富鏈”注入了強勁而可靠的動能。
山西原平供電公司員工對梨園10千伏線路進行巡視,保障秋收電力供應
同川梨的種植史可追溯至唐代,素有“千年梨鄉”的美譽。這里獨特的土壤和氣候條件,孕育了同川梨皮薄肉細、核小汁多、香甜爽口的獨特品質,自古以來便是朝廷貢品,名揚四海。然而,在靠天吃飯的年代,梨樹的收成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自然降水。風調雨順則梨果豐盈,一旦遭遇干旱,梨農們只能望樹興嘆,百姓的收成驟減。
近年來,原平市供電公司圍繞子干鄉梨果產業發展改造10千伏線路22公里,現有機井變臺65座,穩定可靠的電力如同汩汩清流,注入了同川梨鄉的田間地頭。電力,成了解開灌溉瓶頸的那把金鑰匙。一眼眼機井在電力驅動下,將深層地下水源源不斷地輸送到每一寸干渴的土地。
“現在澆地方便太多了!合上電閘,水就自動噴出來了,再也不用看老天的臉色了,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正在果園里忙碌的梨農張雨明感慨道。在充足電力的賦能下,精準滴灌、噴灌等節水技術得以廣泛應用,梨樹在生長關鍵期都能“喝”上及時水。充足的水分滋養,使得梨樹長勢格外喜人,果實個頭均勻、品質上乘,為豐收打下了最堅實的基礎。
山西原平供電公司員工對梨園內用電設備進行測溫,助力梨產業鏈的發展
為確保梨果從采摘到銷售的全過程電力十足,原平市供電公司主動將服務前移,組織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金秋送溫暖”活動。子干供電所共產黨員韓愛田和青年突擊隊員張劍敏、王祥星走進田間地頭,對涉及梨園灌溉、果品加工和冷庫存儲的供電線路進行特巡,及時消除安全隱患,確保電網“零缺陷”運行;他們還向梨農們發放安全用電手冊,講解秋收期間用電注意事項。在梨園內,他們化身“編外梨農”,幫助農戶采摘、搬運梨果,減輕他們的勞作負擔。“供電公司的同志們來得太及時了!不僅幫我們檢查線路,還幫著摘梨子,真是實實在在為我們著想啊!”一位老梨農握著電力員工的手,激動地說。
從千年古梨樹的深情守望,到電力清泉的精準滋養,再到金秋時節的暖心護航,同川梨的“致富鏈”因電而興。電力賦能下的同川梨產業,正朝著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的方向加速邁進。(裴東榮 張劍敏 張國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