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草视频免费在线,精品国产麻豆久久久,韩国精品福利视频资源在线,三级三级久久三级久久18,国产精品综合一区二区在线观看,欧洲精品码一区二区三区,一级黄色视频坐爱,国内精品三级三级精品二区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以高質效投融資賦能能源行業高質量發展

2025-10-09 10:19:35 國家能源局
在國新辦“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發布會上,國家能源局局長王宏志指出,“十四五”期間,我國能源發展呈現“供應量足價穩”“綠色轉型加速”“科技創新突破”“改革持續深化”四大特點,為世界能源轉型提供了中國方案。其中能源投融資量質齊升、向綠向新,為能源行業快速轉型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一、“十四五”能源投融資保持強勁勢頭
 
(一)能源投資呈現“增速快、結構優、活力強”特點
 
一是投資規模增速加快。“十四五”以來,我國能源工業投資增速呈現階梯式態勢,年度總投資額接連突破4萬億元、5萬億元、6萬億元大關,累計投資額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接近10%,其中電力、熱力生產供應業的投資增速超過20%,電網的年投資規模增長至超6000億元。能源投資成為經濟穩增長的重要強力引擎。
 
二是投資結構持續優化。傳統能源投資穩步推進,聚焦能源保供與效率提升保持穩健增速,其中火電投資在2023年觸底后2024年累計投資1879億元,同比增長38%。新能源成為電源投資絕對主力,2024年可再生能源重點項目完成投資額占電源投資比重超過80%。能源新業態迅速崛起,2024年新型儲能裝機容量超過7000萬千瓦,全國充電基礎設施同比增長49.1%。
 
三是投資活力顯著增強。近年來,民營企業深度參與能源領域國家科技項目,前四批能源領域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研發中有半數項目引入了民營企業參與,能源重點項目民營企業年均投資保持兩位數增長。電力設施建設領域民營企業占比超過85%、年均增長超過15%,規模以上的充電運營服務商中民營企業占比超過80%。
 
(二)能源融資呈現“制度健全化、工具多樣化、結構多元化”趨勢
 
一是政策制度日臻完善。“十四五”期間,我國能源項目融資模式從“政策驅動”向“市場主導”轉變,形成了“激勵+規范+保障”的完整體系。國家層面積極出臺政策,針對能源項目加大財政資金、稅收優惠等政策支持。同時,規范市場行為、強化風險防控,大力引導資金流向能源清潔低碳轉型和低碳技術創新等領域,助力新型能源體系建設和“雙碳”目標實現。
 
二是融資工具多點開花。能源項目從過去以銀行信貸為主,擴展至創新工具與傳統方式協同發展的多元體系。人民銀行等多部門發布《關于進一步強化金融支持綠色低碳發展的指導意見》《關于發揮綠色金融作用服務美麗中國建設的意見》《綠色金融支持項目目錄(2025年版)》等政策,引導金融資源加大對能源領域綠色低碳項目支持力度,創新綠色基金、綠色保險、碳金融等產品,“多層次、高效率”的綠色金融成為服務能源投融資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是融資結構合理有序。國有資本與民營資本形成差異化分工與互補格局。在傳統能源領域、跨區域電網工程、“沙戈荒”大型清潔能源基地等戰略意義重大但投資回報期較長的項目中,以財政直接投資和國央企業為代表的國有資本憑借雄厚的資金實力和信貸優勢占據主導地位。民營資本在以經濟效益為導向的充電基礎設施、分布式光伏及風電項目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二、“十五五”能源投融資仍將處于蓬勃增長期
 
展望“十五五”,我國新型能源體系和新型電力系統進入大規模建設期,能源投融資將仍然保持旺盛態勢,在為能源轉型和綠色發展提供關鍵支撐的同時,為經濟穩增長提供強勁動力。
 
一是能源投資將更大力度支撐經濟穩增長和高質量發展。能源投資本身作為固定資產投資的重要組成,對經濟增長形成內生支撐,同時帶動廣大產業鏈發展,為經濟注入活力。新能源等領域投資力度的加大有利于優化能源結構和利用效率,進一步降低企業用能成本,提升產業競爭力。穩步推進對傳統能源投資,將助力保障能源供應安全,推動能源轉型平穩進行,為經濟運行提供基礎保障。
 
二是綠色金融將逐步成為促進能源投融資供需匹配的重要抓手。“十五五”期間新型電力系統加快建設,需要巨量資金提供支持。這就需要在現有融資體系的基礎上,更大力度拓展綠色金融供需對接,引導資金流向可再生能源、新型儲能、能效提升、設備更新等領域,通過多元化工具為新型能源系統建設提供更高效率更低成本的資金保障。
 
三是新技術新業態與融資模式創新將實現雙向賦能。能源系統的效率、可靠性和包容性大幅提升,需要將數字技術與能源系統全鏈條深度融合,同時以低碳技術、虛擬電廠、零碳園區、氫能等為代表的新技術新業態將不斷涌現,推動能源技術革命,需要更多創新金融工具的支持,為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注入新活力。
 
能源投融資為我國能源安全、保供和轉型提供了有力支撐,但仍面臨多方面挑戰。一是投資結構有待進一步優化。跨區域的能源投融資合作和利益共享機制尚未完全建立,發達地區能源投資保持快速增長,欠發達地區投資能力薄弱,尤其是傳統能源主要產區面臨傳統產業下降和新興能源產業不足的雙重壓力。二是融資渠道與成本困境有待進一步突破。綠色金融積極助力能源項目拓展融資渠道,但在能源投資規模維持高位的背景下,部分大型企業受帶息負債攀升拖累、融資壓力加大,而信用等級相對低的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依然存在。三是市場化機制有待進一步健全。新能源全面入市,打通了新能源發展與市場建設的關系,新能源項目市場化程度全面提升,但能源價格形成機制、市場交易機制等市場化水平仍待強化,政策之間的協調協同仍需進一步加強。
 
三、守正創新完善能源投融資體系,助力新型能源體系加快建設
 
一是加強頂層設計,優化資源配置。優化財政資金使用方式,強化引導作用。建議財政資金更大力度支持國家級能源建設項目和區域協同項目建設,通過多元激勵方式,引導廣大社會資金參與到相關能源基礎設施建設中。進一步健全市場機制,發揮全國統一電力大市場的作用,用價格信號更好引導資源高效流動、合理配置。
 
二是聚焦效率效益,加大技術創新和新質生產力領域投資。精準對接投資需求,提升投資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加大對研發和核心技術攻關等領域的投入,支持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在能源生產、運輸與消費領域的運用,助力形成能源領域技術護城河,提升能源企業核心競爭力,加快建設更高效更安全更靈活更清潔的新型能源體系。
 
三是創新融資工具,以更高質效更低成本服務能源安全和能源轉型。積極拓展多層次綠色金融,擴大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基金、綠色租賃為新能源、儲能、電能替代等重點領域服務的覆蓋面,加大綠色保險為能源安全、能源電力市場交易等提供風險保障的力度;發展轉型金融,運用可持續發展掛鉤貸款、碳減排掛鉤債券等為傳統能源清潔高效利用提供資金,支持能源企業綠色發展;創新碳排放權質押貸款、能源REITs、綠色ABS等產品,為風電光伏、新型儲能、虛擬電廠、零碳園區等建設運營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資金,更好服務支撐全社會綠色低碳轉型。
 
四是深化國際合作,做好世界能源轉型的重要推動者。用好國內國際兩個市場,穩健推進收益模式清晰、契合國際可持續發展標準的能源項目引入符合條件的國際低成本資金,加大對我國能源項目的投資支持。依托數字人民幣跨境結算等金融開放政策,探索構建以人民幣計價的能源貿易結算體系,以我國在綠色能源領域的領先技術助力人民幣全球化進程,并鞏固提升我國在世界能源格局中的領跑者地位。(作者:中國電機工程學會能源系統專業委員會委員 吳潔)



責任編輯: 江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