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三十年,ERP以流程標準化與資源整合為核心,成為企業管理的"數字中樞"。在數字經濟與實體產業深度融合的今天,ERP系統正經歷從工具到大腦的質變。
未來十年,AI技術的突破性發展將重構ERP的價值內核——從記錄與優化流程的工具,轉變為驅動戰略落地的“執行者”和“決策者”。這一轉變不僅關乎技術升級,更標志著企業管理范式的根本性革命。
舊神黃昏:流程引擎的時代局限
ERP誕生于工業時代對流程標準化的追求。軟件廠商將企業管理的最佳實踐編碼成流程,企業通過這套數字化流程來實現規范化運營。
傳統ERP核心解決的是企業經營管理的標準化與效率化,通過自動化流程降低偏差,憑借數據集中管控提升效率。作為企業管理的"流程記錄儀",ERP能通過固化采購、生產、銷售等環節,減少人為錯誤,實現財務、供應鏈等數據的統一,并為企業決策者提供相關報表作為決策參考。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傳統ERP在既定規則下能夠充分發揮長處,高效地執行預設任務;而其短板則在于,面對變化時難以快速及時地變更規則、做出決策。一般來說,ERP系統的定制化開發周期較長,很難適應業務創新層出不窮的局面;而更重要的是,傳統ERP的決策基本依賴人工經驗,無法實時響應市場波動,這種決策滯后性在在當下乃至未來社會經濟環境發展不斷加速,不確定性逐漸增多的情況下,會讓企業愈來愈疲于應對、捉襟見肘。
AI破壁:從流程自動化到決策智能化
隨著AI的興起,ERP行業也迎來了變革的契機。借助大數據、機器學習算法等技術領域的突破,傳統ERP快速邁入了AI時代。
近年來ERP廠商努力嘗試將AI技術融入到ERP系統中,讓原本“靜態”的系統能夠具備“感知-決策-執行”的能力,來驅動企業業務流程與管理范式進行升級。
有了AI技術的加持,傳統的ERP系統增加了數據分析與預測、流程自動化和個性化服務等功能,由傳統的流程驅動升級為數據和決策驅動,從而實現企業管理效率、準確度和響應速度的提升。
事實上,這一做法的確有效,麥肯錫研究顯示,AI應用可使企業效率提升20%-30%。而用戶對ERP系統的AI化也報以了擁抱的態度。根據Gartner預測,2025年全球ERP市場規模將突破70億美元,其中AI驅動的智能模塊占比預計從2023年的6%躍升至20%。
不過,這種在ERP系統上增加“AI補丁”的方式,大多局限于單點場景。一方面ERP系統流程復雜、涉及部門眾多,改動困難,另一方面,在AI介入ERP的摸索階段,完全取代傳統軟件流程邏輯還尚未可行。
AI原生ERP,打造真正的智能企業
而OpenAI、Deepseek等為代表的生成式AI(Gen AI)技術“崛起”,讓ERP的“AI化”進入了新的階段。借助自然語言交互技術,ERP系統可以重構用戶體驗,實現“對話式”交互應用,降低使用門檻的同時,讓ERP系統更多地參與企業經營決策,進一步提升效率。
與AI“外置式”疊加賦能所不同,這種“AI原生”的方式是從底層重構企業的業務流程、數據邏輯與人員角色,將ERP徹底從“工具”的角色脫離出來,成為企業戰略落地的"數字生命體"。
AI原生ERP通過大模型加專家知識庫驅動的智能體式人工智能,它將傳統上由人類操作業務流程、計算機進行活動記錄、分析與匯總的模式,轉變為由人類和AI共同協作的“智能編排”模式。在這種模式下,不同行業的企業有機會構建起更為智能化的數字孿生生態,“進化”成為真正的智能企業。
Gartner預測,到2027年,60%的客戶會選擇具有平臺能力和業務流程編排能力的ERP系統;而IDC預測,到2028年,40%的中國頭部制造商將部署基于GenAI的平臺。
AI原生ERP帶來的變革,不僅僅是應用形態的變化,更是企業在未來能夠利用數據驅動增長的重要依托。端點科技希望以AI原生ERP助力企業完成轉型,真正實現“每個戰略由AI支撐、每個執行由AI驅動”, 在全球未來競爭中占據先機。
責任編輯: 江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