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和動力源泉。甘肅風光資源富集、區位優勢明顯,是國家發展新能源產業的重要基地。我們要搶抓政策機遇,把新能源及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發展作為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主攻點,推動新能源先進技術應用和產業升級,助推全省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
近年來,甘肅立足資源稟賦,搶抓發展機遇,強化政策供給,加強新能源規模化開發和裝備制造產業集群化發展,新能源產業實現躍升發展。
新能源產業持續擴張,全國重要新能源基地加速崛起。甘肅已建成酒泉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蘭州、酒泉、嘉峪關、張掖、金昌、武威6個百萬千瓦級光伏發電基地,白銀、定西等5個百萬千瓦級風電基地,酒泉第二個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正在努力打造。截至2025年5月底,甘肅新能源裝機突破7000萬千瓦,同比增長25.25%,占全省電力總裝機比重超過65%。“十四五”以來,甘肅省新能源累計新增并網裝機4693.51萬千瓦,是“十三五”期間的9倍。
產業結構立體化、產業鏈條體系化、產業發展集群化成效顯著。全省緊緊圍繞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產業鏈戰略設計規劃,全面構建新能源及新能源裝備制造的現代化產業體系。酒泉新能源及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已形成風電、光伏、光熱、儲能、氫能、智慧電網等六大產業鏈立體化、體系化、集群化發展新格局,成為全國陸上最大的風電裝備制造產業集群。張掖、武威、金昌等地將資源優勢與產業培育相協同,全面謀劃建設綜合能源、調峰電源、外送通道、儲能電站、儲能電池等新能源及新能源裝備制造項目,統籌推動新能源產業“風光水火氫醇”多能互補和“發輸儲運造”一體化發展,著力在建鏈、延鏈、補鏈、強鏈項目建設上做文章,整個河西走廊已成為全省新能源及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發展的主戰場。
融合協同發展,新能源產業發展縱深空間不斷拓展。在新能源及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加快發展的同時,全省各地積極謀劃布局能夠充分發揮新能源及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的基礎和優勢的其他相關產業。酒泉市積極推進高性能硅氟新材料、低階煤清潔高效利用與新能源耦合一體化示范項目,實現酒泉現代化工產業和新能源產業的協同融合發展。金昌市在發展新能源發電產業的同時,充分利用有色金屬材料優勢,積極構建新能源產業與有色金屬、新材料、電池產業互融互促、協同發展的產業生態,目前鎳鈷錳酸鋰電池和磷酸鐵鋰電池產業已初具規模,電池材料產業集群被認定為省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
當前,甘肅新能源產業整體處于培育壯大階段,我們要立足豐富的風光資源優勢,推動新能源產業發展再上新臺階。
加強統籌規劃,促進新能源產業合理布局、協同發展。進一步加強統籌規劃,在風光基地建設、產業體系構建、產業鏈布局、消納外送等產業領域各環節進行更加科學合理的規劃,引導新能源及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有序穩定高質量發展。緊扣國家“雙碳”目標,以風光資源富集的河西走廊為重點,構建以酒泉、嘉峪關為中心,張掖、武威、金昌、蘭州新區等多地協同驅動的新能源產業發展格局,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區大基地建設為重點,加快推動各級各類風光電項目建設,不斷擴大新能源及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規模。圍繞打造全國重要新能源基地總目標,利用能耗指標、新能源配額等政策工具,在各地招商引資、產業鏈項目審批落地建設等方面制定差異化的激勵約束政策,積極促進全省新能源產業形成分工合進、各有側重、優勢互補、抱團發展的新格局。
著力打造全產業鏈發展格局,不斷拓展新能源產業發展空間。充分發揮甘肅集風電、光電、光熱、氫能、儲能、煤電、裝備制造等產業于一體新能源產業綜合優勢,瞄準打造以新能源為主體新型電力系統的“三新”示范區目標,加快“風光水火氫、發輸儲運造”一體的現代化新能源產業體系構建進程,聚力建鏈、延鏈、補鏈、強鏈行動,努力將甘肅打造成全國重要的風光水火儲、源網荷儲一體化新能源發展基地,以及國家落實“雙碳”戰略的理想試驗地。聚焦有色冶金、新能源電池、裝備制造、硅基產業、煤化工、電解水制氫等用電量大的產業,通過控煤、降碳、降成本等新技術手段,不斷增加新能源消納利用品類,提升就地就近消納能力。發揮甘肅內陸開放前沿及用能成本較低等比較優勢,進一步提升對內對外開放水平,堅持請進來、走出去,擴大新投資,開辟新空間,一方面繼續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大力策劃和推動行業頭部和鏈主企業落地甘肅,另一方面積極推動新能源及新能源裝備制造產品走向世界,不斷拓展甘肅新能源產業的發展空間,將資源優勢更好轉化為產業優勢。
降低企業用電成本,著力提升產業競爭力。電價直接關系到甘肅最具成長性的新能源、新材料、算力等產業的高質量發展。要以園區和重大項目為重點,探索多渠道、多元化的電力交易機制及方式,采取綠電直供、增量配電網等多種舉措,提升新能源電力利用率,切實降低企業用電成本,提升綠電的就地消納能力,提升產業發展的競爭力。繼續在電力市場化交易中設立先導板塊,對重點產業、重大招商引資新興產業項目給予優先交易和電量電價保障政策。積極與國網系統協調,平衡省內新能源與火電上網價格,在不影響企業用電成本的前提下,以適宜的上網價格確保新能源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多管齊下,不斷提高新能源的就地消納能力和對外輸送能力。要用好用足省內的新能源,加快不同技術路線的源網荷儲項目、新型儲能項目及調峰電源項目建設,推進風電、光伏、儲能產業有機協同、融合發展,不斷擴大新能源的就地消納領域。做好電力網和算力網“雙網”融合的大文章,以國家樞紐節點慶陽數據中心為重點,加快慶陽、蘭州新區、金昌等地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建設進程,進一步放大新能源、大數據的疊加優勢。加快推進隴電入魯、隴電入浙、隴電入川項目實施建設進度,盡早謀劃酒泉、嘉峪關的第二條新能源輸送線路,積極推動張掖搭乘內蒙古沙漠輸送通道解決新能源的外送難題。根據新能源產業發展需要,積極協調電力公司加快不同等級公網變電站擴容改造和間隔擴建等工程建設,全面提升電力基礎設施對新能源產業發展的保障能力。
作者為省社會科學院生態文明研究所研究員
責任編輯: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