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國網青島供電公司舉辦“電網開放日”活動,邀請駐青主流媒體記者走進調控中心、帶電作業現場和重慶路電纜隧道,實地探訪迎峰度夏電力保供措施。據悉,今年青島電網最高用電負荷達1481萬千瓦,創今年度夏第七次歷史新高,再次刷新山東電網地市負荷紀錄。
活動中,記者來到韓張線2-7帶電作業現場,觀摩供電工人帶電作業流程,體驗高溫下電力工人身著厚重絕緣服的工作狀態。“我們在巡檢過程中發現韓張線這處線纜存在安全隱患,電線有裸露的部位,現場工人正在進行消缺帶電作業,通過帶電作業,讓用戶在不停電的情況下,將隱患消除。”國網青島供電公司帶電作業中心副主任盧永豐說,類似這樣的隱患如果不及時處理會影響整個線路的安全,因此要及時發現類似鳥窩這樣的安全隱患,并及時處理。
除了合理調配電力資源,無人機、機器人、紅外測溫等黑科技成為青島電網人迎峰度夏的“秘密武器”。國網青島供電公司在重慶路電纜隧道的巡檢工作中引入了四足機器人,用于220千伏線纜的巡檢作業,這條隧道不僅實現了5G信號的覆蓋,還安裝了北斗定位系統,這一智能化舉措提升了巡檢效率和安全性,是推進電網綠色智慧轉型的具體體現。國網青島供電公司電纜運檢中心技術專責譚邵卿介紹,這款四足機器人搭載了激光雷達和定位,可以實現自主爬坡、越障等動作,同時還配備了可視化紅外攝像頭,機械臂可以進行接地電流檢測,輔助工作人員進行電纜設備的檢測。“迎峰度夏期間,很多設備需要特巡,四足機器人可以代替部分人力進行巡視作業,還可以帶電作業,尤其是在迎峰度夏壓力較大的情況下,通過四足機器人代替工作人員巡視重載設備,減輕了人員巡視負擔。”譚邵卿介紹。
今年入夏以來,青島電網經歷多輪高溫“烤”驗。7月4日,首輪高溫天氣推動最高負荷達1377.4萬千瓦;立秋后極端高溫高濕天氣持續,電網負荷首次突破1400萬千瓦并逐日攀升。截至8月24日,全網負荷累計27天突破1300萬千瓦,較去年最高負荷增長142.3萬千瓦,增幅達10.6%。
“面對負荷七創新高的嚴峻形勢,我們通過‘備戰、臨戰、決戰’三步走策略,實現了電網安全穩定運行。”國網青島供電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度夏前公司完成178項電網升級工程,治理前灣站、萊西站主變等重載設備,使電網重過載設備數量從去年125項降至今年的23項,設備承載力顯著提升。
此次“電網開放日”是國網青島供電公司深化政企社協同的重要舉措。下一步,國網青島供電公司將加快推進目標網架建設和綠色智慧轉型,持續提升電網應對極端天氣和能源轉型的能力,為青島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可靠電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