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內蒙古電力集團正式發布《電碳業務和電碳產業培育與發展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深入貫徹落實國家、自治區關于碳達峰碳中和的戰略部署,以融入和服務自治區碳排放雙控體系建設為目標,制定了電碳核算、電碳管理、電碳服務、電碳產業4個方面18項重點工作任務,對電碳業務發展和電碳產業培育進行了全面系統部署,助推自治區經濟社會全面綠色低碳轉型。
在全球首個跨境碳定價機制——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CBAM)全面實施的背景下,國際綠色貿易壁壘日益凸顯。電力系統作為我國能源碳排放的主力軍,其低碳轉型是實現國家“雙碳”目標的關鍵,更是提升產業國際競爭力的戰略支點。集團公司依托自治區獨特能源地位和電力大數據優勢,將電力數據流與碳足跡信息流深度融合,將電力數據這一核心要素,轉化為驅動自治區產業綠色升級、提升國際競爭力的關鍵動能。
《方案》清晰描繪了集團公司電碳業務發展2025-2027年“三步走”戰略藍圖,致力于構建覆蓋“電碳核算—電碳管理—電碳服務—電碳產業”全鏈條體系。
筑基塑型(至2025年):初步建立電碳業務工作機制。在重點企業試點應用自主研發的電碳計量裝置,探索用電企業碳核算與綠色金融服務。啟動自治區電碳計量中心及本土產品碳足跡認證機構籌建工作。構建電碳業務標準體系框架,完成《電碳計量技術規范》自治區地方標準的編制與頒布。同步構建專業雙碳人才梯隊,夯實能力基礎。
體系成型(至2026年):全面建成電碳計量核算平臺,繪制出覆蓋蒙西地區的“電碳地圖”,權威發布區域電碳排放因子。掌握重點工業產品碳足跡核算能力。獲批涉碳業務認證資質,建立自治區首家專業涉碳認證機構。綠色金融業務規模顯著擴大,“電—碳—金融”的產業協同結構日趨成熟。
引領示范(至2027年):全面開展碳排放監測、核算、核查全流程業務,建成自治區重點產品碳足跡核算數據庫。積極推進零碳示范項目建設,深度挖掘碳資產及涉碳數據價值,形成可復制推廣的標準化服務模式。打造國內領先的雙碳綜合服務示范標桿,全面助力自治區碳排放雙控水平提升。
集團公司正在開展理論研究、技術仿真、設備研制等工作,已完成2024年全網平均電碳排放因子測算。下一步,將從四個維度系統推進電碳創新實踐。
夯實基礎:精準計量繪就“電碳圖譜”。集團公司將建立強大的電碳核算基礎能力,自主研發并部署電碳計量表、碳計量終端等設備,構建覆蓋發、輸、配、儲、用全環節的電碳計量量值傳遞體系。整合電網拓撲、發電、用電及交易數據,建設電碳計量實時核算平臺,為實現精準“測碳”奠定堅實根基。
強化管理:涉碳業務賦能科學決策。構建集團公司本部、所屬單位兩級電碳業務管理體系,探索開展碳產業的專業化運營與管理。推進零碳示范區建設,形成“政策引導—企業主導—市場驅動”的良性循環。開發利用碳資產,積極參與自治區碳排放核查與評價工作,為政府決策提供專業支撐。
深化服務:多場景應用惠企利民。聚焦重點行業產品,建立全生命周期碳足跡核算體系。加強綠電市場建設,爭取國家綠證交易資質,提供市場交易“全流程一站式”服務,促進綠電消納。創新開發居民碳普惠應用,激發全民降碳熱度。繪制自治區碳地圖,將為區域降碳提供直觀決策支持。
培育產業:綠色動能激活發展新引擎。將電碳業務資源轉化為產業優勢。構建“電-碳-金融”數據庫,開發差異化綠色金融產品。創新開展碳市場交易分析,為控排企業提供碳配額交易策略與全國碳市場交易服務。推廣應用碳效評價模型和碳標識,為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碳管理服務及定制化節能降碳方案。深入挖掘市場潛力,積極培育自治區首家產品碳足跡認證機構等新業態。
當前,集團公司正以高度的責任感和前瞻性布局,將電碳業務作為落實自治區部署、履行社會責任的關鍵抓手。通過強化業務協同、推進技術創新,集團公司上下凝聚共識,全力保障方案落地見效,把綠色低碳發展的藍圖擘畫為自治區廣袤大地上的生動實踐,為筑牢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貢獻堅實的“蒙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