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工信部聯合多部門召開光伏產業座談會,打出規范競爭秩序的“組合拳”,推動落后產能退出,健全價格監測和產品定價機制。
此次行動距7月初首次行業座談會僅隔46天,六部委協同之密集、政策落地之迅速,凸顯了決策層根治行業競爭格局的決心。
回溯今年上半年,隨著新修訂《反不正當競爭法》的實施、中央財經委員會對“低價無序競爭”的亮劍,光伏行業終于迎來從“價格廝殺”到“價值重構”的關鍵轉折。
在這場產業秩序重塑中,通威股份——這家手握全球30%高純晶硅市場份額、連續八年蟬聯太陽能電池出貨量榜首的行業龍頭,正以成本控制、技術迭代與全產業鏈協同的深厚積淀,成為引領行業穿越周期的核心力量。
資本市場已率先捕捉到積極信號,7月初和8月中旬光伏板塊大幅反彈;疊加產業鏈漲價傳導鏈條逐步貫通,當政策東風與市場規律形成共振,通威股份的價值修復之路已然清晰。
01 反內卷催生光伏產業的“破局時刻”
光伏產業高速發展下逐步呈現“分裂態”。新能源轉型的強勁勢頭下,與全球光伏裝機增量形成對比的是產業鏈各環節的“價格雪崩”,當價格普遍跌破現金成本,行業也陷入“越產越虧”的怪圈。
過去中國光伏企業從追趕到超越的過程中,規模擴張成為主要競爭邏輯。但當全球累計裝機突破2000GW、逼近煤電規模時,產業邏輯必然從“量的擴張“轉向“質的提升”。
光伏行業的轉折,始于政策層面的精準發力。2025年以來,一系列針對性政策密集出臺,直指“低價無序競爭“的行業痛點,為產業健康發展劃定了清晰邊界。
6月27日,新修訂的《反不正當競爭法》正式實施,明確禁止硅料、組件等產品以低于現金成本價格銷售,為光伏產業鏈設定了價格底線,從法律層面遏制“自殺式降價”,推動價格中樞向合理區間回歸。
緊隨其后,7月1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提出“依法依規治理企業低價無序競爭,推動落后產能有序退出”,7月3日工信部制造業座談會進一步強調“綜合治理光伏行業低價無序競爭,引導企業提升產品品質”。政策的連續發聲,釋放出“優化供給側結構”的強烈信號。
政策的針對性,源于對行業規律的深刻把握。通過“規范競爭+鼓勵整合”,加速低效產能出清,形成頭部引領、技術驅動的新格局。這種整合不僅符合頭部化、集約化的產業規律,更能通過優化市場結構,穩定供應鏈波動,為中下游企業創造合理利潤空間。
對于通威而言,政策紅利的釋放具有雙重利好。一方面,“反低價競爭”政策的出臺,將極大遏制“低質低價”的惡性競爭行為,改善“內卷式”競爭、“劣幣驅逐良幣”的行業現狀。
在此背景下通威股份憑借領先的技術、規模、成本等綜合優勢,其自身市場份額有望得到持續鞏固。另一方面,政策鼓勵的“技術創新”與“兼并重組”與公司“全球創新研發中心投入運營”、“垂直一體化布局”的戰略安排高度契合,為其在新周期中擴大優勢提供了制度支撐。
今年也是通威股份壓力與韌性并存的一年。盡管上半年業績受到光伏產品價格下行影響,但公司主業的競爭力仍在強化,光伏各業務板塊、成本優勢、市占率繼續鞏固,其中公司組件上半年海外出貨5.08GW,繼續保持爆發式增長,同時公司在手現金流充裕,截至上半年末,在手貨幣資金加可交易性金融資產超330億元:穩健的財務狀況和成本持續領先的表現,也為公司在行業調整期積累了關鍵籌碼。
02 組件缺貨與集采高價共振
政策的“及時雨”,迅速在市場層面顯現效果。2025年二季度以來,光伏產業鏈價格呈現從上游到下游的有序回升,標志著供需關系與競爭秩序的同步改善。在“政策限低價+庫存去化”的雙重支撐上,低價銷售行為減少,行業庫存從高位逐步回落。
硅料環節率先吹響回暖號角。8月20日,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發布的最新硅料價格數據,多晶硅n型復投料成交價格區間為4.5-5.2萬元/噸。硅料價格延續漲勢,最高漲幅達3.37%,價格已連續8周上揚。硅料價格企穩后,硅片、電池環節緊隨其后,產業鏈價格回升的傳導性逐步顯現。
8月18日,華潤電力3GW組件集采開標結果顯示,N型TOPCon組件均價達到0.729元/W,較6月底0.66元/W的低點反彈10.45%,也印證產業鏈漲價傳導機制已重新暢通。值得關注的是,710W大版型組件出現缺貨現象,可見組件價格回升并未抑制需求;隨著國內組件漲價落地,產業鏈漲價的順利傳導也將夯實上游盈利進一步修復的信心。
價格回暖的背后,通威股份的“成本支撐+技術溢價”的雙重邏輯也在發力顯效。從業績端看,通威股份二季度已環比減虧,隨著三季度產業鏈價格進一步修復,這種環比改善的趨勢有望得到延續,與行業周期拐點形成共振。
03 政策與行業共振的信心修復
光伏行業的積極變化,也在資本市場得到充分反饋。2025年7月2日,光伏板塊掀起漲停潮,通威股份等龍頭企業股價大幅拉升,8月15日A股光伏板塊再迎集體飆升,光伏ETF基金收漲近4%,創2024年5月以來最佳單日表現,也反映了市場對行業回暖的強烈預期,“政策紅利+價格改善”的積極作用將會持續釋放。
從市場邏輯看,光伏板塊的估值修復具有堅實基礎。當前,行業前五大硅料企業市占率已接近80%,電池、組件環節集中度也持續提升,這種趨勢將有效降低行業波動性,提升頭部企業的盈利穩定性。
通威股份作為橫跨“高純晶硅-電池-組件-終端應用”的全產業鏈龍頭,其估值修復空間尤為顯著。公司通過“綠色農業+綠色能源“的雙主業布局,既分享光伏行業的長期成長,又通過飼料業務的穩健現金流一定程度上對沖周期波動,這種攻守兼備的模式在資本市場也具有獨特吸引力。
綜上,這場由政策、市場、企業共同推動的價值重塑,終將讓堅守技術與效率準則的龍頭企業成為新周期的定義者。當光伏行業從內卷中突圍,那些堅守“技術創新、成本控制、長期主義”的企業終將贏得新周期的主動權。作為始終引領行業的標桿,通威股份以其在光伏全產業鏈的領先地位、各項業務的穩健韌性站在價值重估的起點。對于資本市場而言,讀懂通威股份的長期邏輯,或許就能洞見光伏產業的未來。
責任編輯: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