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一并網”到“并離網供給”
近年來,行業面臨著諸如變壓器容量不足、電壓抬升等一系列發展瓶頸。自2024年起,正泰安能率先將傳統戶用光伏電站進行統一規劃、集中匯流升壓至10kV并網,有效地解決了變壓器容量不足、電壓抬升等難題,“智電超能站”之“整村開發”模式應運而生。
然而,隨著新能源全面參與電力市場化交易,以及有關部門對新型電力系統 “可觀、可測、可調、可控”能力要求的提升,單純解決并網問題的1.0模式已難以滿足未來需求;另一方面,新能源波動性與消納壓力并存、用戶側多元需求的增長,種種主客觀因素,都在期待行業能推出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
“智電超能站2.0”的推出,正是對當下需求的回應。它并非1.0的簡單擴容,而是一次面向“未來社區”能源生態的系統性升級:面對以低碳智慧、宜居宜游、高效資源為核心的新型城市功能單元,“智電超能站2.0”將靈活性資源乃至園區配網等多元要素納入統一框架,實現多能互補與柔性組合。這使得各發電單元從單一的功能性用途升級為區域性的“能源調度樞紐”。
更重要的是,通過分布式能源的聚合,“智電超能站2.0”不僅能實時響應電網的調度需求,同時能夠根據電價信號靈活調整運行策略,最終通過虛擬電廠平臺參與電力市場交易,實現節能減排與經濟增收的協同,為資方、居民乃至整個社會創造更廣泛、更深層次的價值。
首推“零碳社區”構建“源網荷儲”
在SNEC展會現場,正泰安能智電運營部總監鄭放向現場觀眾介紹,“智電超能站2.0”旨在通過一個個“站”構建起系統的能源生態技術布局。通過面向“零碳鄉村”“零碳社區”“零碳交通”的解決方案,助力業務場景降低用能成本。
作為戶用分布式光伏的領軍企業,正泰安能一直是“鄉村振興”戰略的積極支持者與實踐者。截至目前,已在全國農村地區開發超過180萬戶光伏電站。為進一步推進鄉村能源結構轉型,“智電超能站2.0”將優化村民與村集體共享的收益模式,并配套村級聯絡站,建立48小時響應的電站運維模式。光伏電站與村民形成有機連結,“零碳鄉村”正逐漸成為鄉村振興戰略下的“綠色新名片”。
在此基礎上,“零碳交通”應運而生。作為新能源車下鄉的重要一環,“智電超能站2.0”為鄉村停車場與充電樁提供“光儲充放云”一體化解決方案,將充電設施升級為電網調節節點,實現車、網、能的深度互動(V2G)。面對蓬勃發展的電動汽車市場,該方案不僅適用于鄉村乃至家庭車庫,還可以靈活布置于大型公共停車場、高速公路服務區等場景。
而最引人注意的,便是正泰安能此次首推的“零碳社區”。顧名思義,“零碳社區”并非以行政為邊界的社區,而是以居民住宅區為基本單元,深度融入交通、建筑、服務、鄰里、治理、低碳、健康、教育等場景,形成具備有效交互與感知的系統空間。在這樣的空間內,通過配置儲能系統,形成源網荷儲一體化,平抑光伏等新能源發電的波動性,提高社區內綠色電力的自我消納比例,打造社區降碳系統。
此外,與傳統新能源“被動跟隨電網”模式不同,“智電超能站2.0”通過智慧能效管理平臺,對社區關鍵負荷情況進行實時數據監控與用能策略優化,從而降低整體用電成本。在業內人士看來,“這相當于給每個社區配備了微型電網調度中心,為精細化管理和運維提供數據支撐。”
構筑能源服務 擎畫零碳未來
未來,“智電超能站2.0”將成為賦能“零碳未來社區”的重要引擎。
為此,正泰安能圍繞“未來社區”人本化、生態化、數字化三大價值坐標,以“源網荷儲一體化”實現社區降碳可持續運營;以“社區治理數據化”實現用能精細化管理;以“能源聚合場景化”實現交通、建筑、服務等九大場景聯動,保障社區的安防、物業、養老、教育等功能的順暢運行;以高效的綠電直供與靈活的市場化交易機制,作為邁向零碳未來的“發動機”,讓未來社區“低碳智慧、宜居宜游、資源高效”的理想圖景變得觸手可及。
“智電超能站2.0不是單純的技術迭代,而是能源服務理念的升級重構。”在發布會尾聲,鄭放總結擲地有聲地總結道,“我們正將分散的能源節點,編織成支撐未來城市單元可持續發展的活力網絡!”
隨著“智電超能站2.0”解決方案的推出,“零碳未來社區”——安能模式的圖景已徐徐展開新的篇章。
責任編輯: 江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