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深圳市發布《關于印發深圳市碳達峰實施方案的通知》。《方案》提到,鼓勵私人購買使用新能源汽車,引導燃油車更新置換為新能源汽車。此外,還強調要持續優化交通運輸結構,大力推進交通工具清潔能源替代,加快綠色交通基礎設施布局建設,推動交通運輸領域整體有序達峰。
眾所周知,交通運輸是能源消費端的重點領域,也是碳排放主要來源之一。除了深圳碳達峰實施方案的公布,全國各地也紛紛響應。其中,河北省提出,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3%以上;江西省則表示要推動運輸工具裝備低碳轉型,擴大電力、氫能、天然氣等新能源在交通運輸領域的應用。
綜合來看,各省市都對交通領域的減碳重視有加。要實現交通領域減碳,發展充電基礎設施助力新能源汽車快速滲透,被認為是具體可行的有效路徑。據國家電網智慧車聯網平臺數據顯示,今年國慶黃金周前6天全國高速服務區新能源汽車充電量達到2920萬千瓦時,創下歷史新高,意味著綠色低碳出行的方式逐漸深入人心,同時對配套充電服務設施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盡管我國高度重視充電基礎設施建設,但從供給總量看,仍存在公共充電設施區域布局不合理的問題。為緩解車主們的“里程焦慮”,最直接的手段無疑是擴建更多充電樁。事實上,日常一些公路上充電樁的整體利用率并不高,只是遇上節假日才會有所需求。此種情況下,若盲目增加充電樁,后期維護成本同步增加,發展上不可持續。基于此,一些能源資產運營商主動破局,以現有加油站為據點,拓展充電基礎設施覆蓋廣度,緩解了核心流量節點上充電難的問題。
作為能源資產運營商,中能鏈充分挖掘傳統加油站網點優勢,提供油、電、氫、氣、光伏等多種能源補給品類, 還增加了便利店購物、汽車美容保養、餐飲、休憩等生活服務。多元業態引入不僅滿足了新能源車輛多元化的補能需求,更織密了加油站服務網絡。
長期來看,促進交通領域低碳轉型還需依靠技術和商業模式創新。中能鏈綜合能源港建設一端連著海量車主,另一端連接著分布廣泛的加油站,注定要承擔支撐多種能源補能網絡的重任。未來,中能鏈將持續助力傳統加油站轉型,在強鏈補鏈上展現作為,踐行綠色低碳發展理念,賦能綠色低碳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