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油工程”)發布消息,隨著裝載平臺的“海洋石油228”駁船緩緩駛離海油工程青島國際化高端裝備制造基地碼頭,標志著潿洲11-4 CEPD平臺陸地工程全部完工,進入海上安裝階段。平臺實現多項技術突破,創造了北部灣區域海上油氣平臺尺寸和重量新紀錄。
潿洲11-4油田位于距廣西北海市以南約103公里的北部灣海域,項目新建的潿洲11-4 CEPD平臺是一座集鉆井及處理等功能為一體的3層8樁腿多功能鉆采平臺,高49.5米、長87米、寬35米,投影面積超過7個標準籃球場大小,搭載生產、處理設備134套,平臺總重量超14000噸,是北部灣海域重量最重、外形尺寸最大的海上油氣平臺。
“平臺搭載2套我國自主研制的25兆瓦發電設備‘CGT25-EA燃氣輪機’,具備雙燃料適配與在線切換等功能,可以在海上高溫、高濕、高鹽等極端復雜作業環境下保持穩定運行。設備機組核心部件國產化率已突破95%,技術水準處于國內行業領先地位。”海油工程潿洲11-4油田綜合調整聯合開發項目總包項目經理韓延波介紹。
據了解,中心平臺管道多為高壓、大壁厚管線,施工難度大、焊接要求高。以24寸管道為例,兩名經驗豐富的焊工、輪流作業3天才能完成一道焊口焊接作業。平臺管線總長度近16000米,焊口總數超20000道,作業高峰期近1000人參與建設。
據海油工程潿洲11-4油田綜合調整聯合開發項目建造項目經理侯丁丁介紹,項目建造期間,正值青島制造基地建造高峰期,施工滑道資源緊張。為破解滑道資源瓶頸,加快建造進度,項目團隊創新“模塊化+一體化”建造方案,全面推行精益化管理,并構建全員全流程質量安全管理體系,實現一體化建造完成率超99%,關鍵焊縫一次合格率達99.95%,并創造了連續332.2萬人工時“零事故”的優秀安全績效。
在平臺裝船階段,項目團隊改進“二次移位”工藝,通過推演施工程序、模擬運輸過程,打破傳統“滑道總裝+拖拉裝船”施工模式,使用自行式模塊化運輸車將滑道區域內完成總裝的平臺運輸至碼頭區域,然后使用拉力千斤頂,以牽引滑移的方式將平臺拖拉至駁船,打破建造環境限制,大幅提升施工資源利用率,有效保障了項目工期進度。
據中國海油湛江分公司潿洲11-4油田綜合調整聯合開發項目現場首席段超介紹,平臺設計油氣年處理能力超百萬噸,計劃在11月上旬開展海上安裝、連接與調試工作。建成投產后,將助力潿洲11-4油田擴容為潿洲油田群區域第三集輸中心,與現有設施共同構成“三座海上處理中心+一座陸地終端”的輻射圈,為提升油氣資源自給能力、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提供堅實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