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間,在能源領域,新疆能源產業發展迅速。廣袤的166萬平方公里土地上,不僅風、光新能源領域發展迅速,能源開發還實現了“飛天遁地”的突破。
這里是新疆哈密市的一片茫茫戈壁灘。長60米、直徑40米的一臺浮空式風力發電設備2025年9月在這里試飛成功。這樣的浮空式風力發電站能將高空捕獲的風能轉化成電能,為新疆新能源開發實現從地面到天空的跨越。
“十四五”末,新疆風力、光伏發電站裝機量預計將達1.12億千瓦,綠色電能比例達55%以上,名列西北第一、全國前三。
轉一圈覆蓋面積相當于3個足球場的巨型風機,萬面反光鏡反射光線聚焦加熱的熔巖發電站,鋪設在沙漠中世界最大單體光伏發電站和最前沿的浮空風力發電站,正源源不斷將新疆沙、戈、荒和高空的能量不斷聚集。
除了最前沿的新能源發電站,“十四五”重點工程——“疆電入渝”特高壓輸電線路實現了新疆電能長距離傳送大西南的夢想。有了這條能源大動脈,僅僅7毫秒,新疆的電能就能輸送到重慶市。形象的比喻就是,一眨眼功夫,電就已經在新疆至重慶間往返30多趟。
新能源電力既要能傳得出去,更要能儲得住。“十四五”期間,新疆將建成投運新型儲能電站218個,裝機規模位西部前列,為未來新能源電力開發挖深加寬了“蓄水池”。
這里是地處新疆吉木薩爾縣我國最大的全釩液流儲能一體化項目建設調試現場。這座建設在戈壁上的超級“充電寶”建成投運后,每年可向電網穩定提供綠色電能2.1億千萬時,可供約19.7萬戶家庭用一年。
除了新能源領域發展多項指標位居全國前列,“十四五”期間,新疆還深挖傳統能源優勢,在浩瀚無垠的塔克拉瑪干沙漠里打出了亞洲最深的油井。
預計到“十四五”末,石油人將在塔克拉瑪干沙漠深處打出超過200口,深度達到8000米以上的超深油井。而它們中最耀眼的明星就是深地塔科1號井。2025年1月5日深地塔科1號井成功鉆至10910米,刷新全球陸上鉆井突破萬米最快等5項世界紀錄,新疆油氣開發再造了一個地下珠峰。
“十四五”期間,新疆為全國貢獻原油產量預計將超過1.5億噸,天然氣超過2500億立方米,油氣產量位于全國前列西部第一,繼續為全國發展提供新疆能源強勁支撐。

這個形似飛艇的發電裝置全名叫做“平流層浮空風力發電裝置”,是我國最新自主研發的高空風力發電設備。它通過囊體充滿氦氣實現高空懸浮,目前設計升空高度在平流層1500米左右的高度。
根據這次在新疆試飛的測算,這個高度的風速比同時期地面上風速大3倍左右,具有了更大的能量值和發電能力。它的試飛成功標志著我國風力發電已從陸地、海洋發展到了高空。特別在風能可開發儲量豐富的新疆,未來,把發電站健在1500米高空并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責任編輯: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