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記者從國家電網獲悉,江蘇已建成我國儲能種類最全、資源最豐富的區域儲能調峰體系,成為全國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的示范標桿。
這一突破性進展恰逢國家多部門聯合印發《新型儲能規模化建設專項行動方案(2025—2027年)》。《方案》明確,到2027年,全國新型儲能裝機規模將達1.8億千瓦以上,預計帶動直接投資約2500億元。
何以“最強”?新型儲能構建的充電寶中的 “超級巨星”如何破解電網難題?
作為經濟大省和用能大省,江蘇電網最大用電負荷已突破1.56億千瓦,新能源發電并網規模超1億千瓦。國網江蘇電力調控中心調度運行處分析:
光伏發電量在白天和傍晚波動劇烈,導致電網調峰壓力陡增。這種‘過山車’式的負荷特性,對電網安全運行構成嚴峻挑戰。”
新建成的區域儲能調峰體系,正是破解這一難題的“金鑰匙”。
它擁有三大核心能力構筑能源“調節器”:
集中調用全省超760萬千瓦新型儲能;
科學調配373萬千瓦抽水蓄能;
創新接入新能源汽車移動儲能資源。
“超強充電寶”的強大凸顯在將分散在全省的儲能資源有效聚合,實現柔性控制。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系統創新性地將新能源汽車納入調度:根據居住區、辦公區等場景特點,引導車輛在閑暇時段參與電網調峰,實現“削峰填谷”。
實戰表現同樣亮眼→
在今年迎峰度夏期間,該體系交出了一份優異成績單:累計調用儲能資源超1.4萬次;總充放電量突破25億千瓦時;最大調峰規模超1000萬千瓦.......這些數據,充分證明了該體系在電力保供中的關鍵作用。
好比智能大腦賦能精準調度,依托國網江蘇電力研發的智能調度平臺,系統能夠實時研判電網波動,智能生成最優“充放電控制策略”,實現各類儲能資源的協同調度與集群控制,確保區域能源系統高效互濟。
這套全國最豐富的區域儲能調峰體系的建成,為經濟大省江蘇的電網安全穩定運行提供堅實保障,同時亦為全國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提供可復制、可推廣樣板經驗。
現實中,要用好儲能“充電寶”的調峰作用,實操并非想象的簡單→
為了保障大電網的安全,調度部門需要綜合預測省內火電、風電、光伏等的上網電量,以及區外來電的電量和方向,以確定次日的充放電量,自動算出每個儲能項目的充放電時間及充放電量、爬坡率等。此外,充放電當天還有測算機制,可以預測未來4小時內全省主網用電負荷情況,據此對當日的充放電計劃進行優化。
放眼全國:去年開始,我國多地電網陸續開展新型儲能集中調用,內蒙古、山東、新疆等地,均開展過超500萬千瓦規模的新型儲能集中調用;既充分發揮儲能作為靈活性資源的功能和效益,以此帶動新型儲能技術產業進步,同時引導各類儲能科學配置和高質量發展,為能源保供提供堅強支撐。
責任編輯: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