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傍晚,攀西裂谷的風拂過國家釩鈦高新區。18時18分,國家電投集團四川攀枝花100MW/500MWh全釩液流儲能電站控制室一聲“并網成功”,全場頓時掌聲響起。
48個巨型電池艙,如銀色巨人靜臥山間,這座西南地區最大規模的“綠色充電寶”,標志著攀枝花在新型儲能賽道上邁出了實質性步伐,實現了從“0”到“全省首個”的歷史性跨越。更值得一提的是,項目從啟動到并網僅用時9個月,再次展現了“攀枝花速度”。
“這類項目一般需要18個月以上建設周期,但攀枝花只用了9個月。”國家電投項目經理李守強感慨道,“這背后是地方政府‘保姆式’服務的支持。”
時間回溯到2024年11月,項目剛剛破土動工。面對這片待開發的土地,沒有人能夠預料到,僅僅9個月后,這里會矗立起一座占地數十畝的現代化儲能電站。
“全釩液流儲能技術是國際公認的容量更大、安全性高、循環壽命長的長時儲能技術路線,但對于攀枝花來說,這是第一次吃‘螃蟹’。”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作為項目推進牽頭單位,他們實施了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務,全力為項目建設“保駕護航”。
翻閱該項目建設時間軸,會發現兩個關鍵節點:2024年5月入選“四川省首批新型儲能示范項目”,2025年3月取得110KV送出工程核準。前者讓項目獲得政策支持,后者則破解了新能源項目常見的“窩電”困境。
“這些政策紅利不是等來的。”市經信局相關負責人拿出厚厚的申報材料說,項目團隊曾連續兩周駐成都開展工作,最終憑借技術優勢入圍示范名單。
“那段時間,我們專門成立了工作專班,幾乎天天泡在項目現場。”國家釩鈦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楊雨馳回憶道,“最緊張的時候,我們同時協調七八個部門,為的就是不讓項目在任何一個環節卡殼。”
2023年7月備案立項,12月取得電網公司支持函,2024年1月取得項目用地,5月納入四川省新型儲能示范項目名單……翻開國家釩鈦高新區的服務工作清單,12項具體工作清晰地記錄了項目推進的每一步。
“每一個時間節點的背后,都是多方協調的努力。”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釩鈦高新區分局局長楊艷輝印象深刻的是辦理項目方案設計的那段時間。“我們需要確保項目的容積率符合有關政策要求,對于這個項目來說,當時的情況下難度比較大。”
那段時間,工作專班的成員們帶著材料,穿梭于各個部門之間,詳細解釋項目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最終,在各方共同努力下,項目順利取得了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和施工許可證。
電網接入方案審批是另一個難點。由于這是四川省首個此類項目,電網接入需要更加謹慎的技術論證。 “我們協調省、市國網供電公司的專家多次到現場勘查,開了無數次技術論證會,最終才確定了110KV接入電網的方案。”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這個項目不僅填補了我市在電網側長時儲能技術規模化應用的空白,更為打造‘釩電之都’奠定了堅實基礎。”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相關負責人說。
項目輸電線路要穿、跨越高速公路,協調力度較大。市交通運輸局主動作為,創新實施“三步工作法”,高效保障輸電工程穿、跨越高速公路及國省道建設。前期聯合“一路三方”現場踏勘,同步會審方案;報批階段開辟綠色通道,實行并聯審批,大幅壓縮審批時限;施工階段全程現場協調,統籌安全、質量與進度,實現道路通行與工程建設雙保障。通過流程再造與精準服務,該項目以最短時間、最優組織完成穿、跨越施工。
全釩液流儲能電站并網發電,不僅是攀枝花在新型儲能技術領域的重大突破,更是我市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生動實踐。通過60兆瓦時的超大容量調節能力,電站有效平抑新能源發電波動,配套110KV升壓站與主電網智能協同,顯著提升了我市綠電的穩定性和經濟性。
更值得期待的是,二期項目“全釩液流儲能+氫燃機”已在規劃中。屆時,攀枝花將逐步建立起多能融合互補體系,形成更具規模的清潔能源產業集群,為經濟轉型升級注入新動能。
責任編輯: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