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草视频免费在线,精品国产麻豆久久久,韩国精品福利视频资源在线,三级三级久久三级久久18,国产精品综合一区二区在线观看,欧洲精品码一区二区三区,一级黄色视频坐爱,国内精品三级三级精品二区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讓六部門聯手開會,光伏產業究竟遇到了什么難題?

2025-09-03 06:48:43 BT財經   作者: 作 者 | 元方  

近日,一場由工業和信息化部牽頭,聯合中央社會工作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務院國資委、市場監管總局、國家能源局六大部委共同召開的光伏產業座談會,在業內激起千層浪。這不僅是近年來罕見的多部委協同聚焦單一產業的高層級會議,更標志著中國光伏行業已從高速擴張的“黃金時代”步入亟需規范與重構的“深水改革期”。

據公開數據顯示,近兩年,光伏全產業鏈價格持續下跌,整體處于周期底部,從2023年四季度開始,下游組件陷入普遍虧損。2024年二季度起,行業虧損蔓延至上游多晶硅領域,彼時均價降至3.8萬元/噸,低于行業平均成本。

這場高規格會議的背后,折射出的是光伏全產業鏈正面臨前所未有的結構性危機:價格持續“內卷”、全行業陷入虧損、產品質量滑坡、惡性競爭泛濫。那么,一個曾被譽為“中國智造”全球名片的朝陽產業,為何會走到需要六部門聯手“救市”的地步?這背后究竟隱藏著哪些深層次的難題?而此次會議釋放的強烈信號,又將如何重塑光伏產業的未來格局?

從“風光無限”到“至暗時刻”

中國光伏產業的發展堪稱一部波瀾壯闊的崛起史詩。從早期依賴海外市場的“兩頭在外”,到如今占據全球80%以上產能和70%以上裝機量的絕對主導地位,中國光伏不僅實現了技術自主,更在成本控制與規模效應上建立了難以撼動的競爭優勢。然而,正是這種“規模驅動”的發展模式,在行業高速擴張的同時,也埋下了產能過剩與價格戰的隱患。

 
自2023年第四季度起,光伏行業開始步入下行周期。下游組件環節率先陷入普遍性虧損。組件作為連接制造與應用的關鍵環節,其價格受上游原材料波動與終端需求變化雙重影響。彼時,盡管全球“雙碳”目標持續推進,光伏裝機需求看似旺盛,但產業鏈內部的結構性失衡已悄然顯現。上游多晶硅、硅片等環節因前期大規模擴產,導致供給迅速超過需求,價格開始松動。組件廠商為爭奪有限訂單,不惜以低于成本價的方式“搶市場”,價格戰全面打響。

進入2024年第二季度,行業危機進一步向上傳導。多晶硅作為光伏產業鏈的“糧食”,其價格一度跌至每噸3.8萬元,遠低于行業平均成本線。這意味著,每生產一噸多晶硅,企業都在“虧本賣糧”。多家中小型硅料企業陷入停產或減產狀態,行業整體進入“全鏈條虧損”的“至暗時刻”。這種“越賣越虧、越虧越賣”的惡性循環,不僅嚴重侵蝕了企業的盈利能力,更動搖了整個產業健康發展的根基。

一場針對“內卷”的系統性治理

在行業深陷泥潭之際,六部委聯合召開座談會,絕非偶然。這既是對當前產業亂象的直接回應,更是對“高質量發展”戰略的堅定落實。會議提出的四大要求,直指行業痛點,構成了一套系統性的治理框架。

加強產業調控,推動落后產能有序退出。這是解決產能過剩問題的根本之策。過去十年,光伏行業在政策鼓勵與資本追捧下,經歷了多輪大規模擴產。許多地方將光伏項目視為“招商引資”的香餑餑,導致低水平重復建設嚴重。此次會議強調“以市場化、法治化方式”推動落后產能退出,意味著未來將通過更嚴格的能效、環保、技術標準來倒逼低效產能淘汰,而非簡單行政命令。這有助于避免“一刀切”帶來的市場震蕩,實現產業的平穩出清。

遏制低價無序競爭,打擊“低于成本價銷售”。價格戰是“內卷”的典型表現。當企業為保市場份額而持續降價,最終結果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許多企業為降低成本,不得不在材料、工藝、品控上“偷工減料”,甚至出現“功率虛標”等欺詐行為。這不僅損害了消費者利益,更嚴重透支了“中國制造”的信譽。此次會議明確將“低于成本價銷售”定性為“違法違規行為”,并要求健全價格監測和定價機制,為行業劃定了競爭底線,有望從根本上遏制惡性價格競爭。

 
規范產品質量,筑牢行業生命線。質量是光伏產品的生命。一塊組件的設計壽命通常為25年甚至更長,其可靠性直接關系到電站的長期收益與安全。然而,近年來光伏組件質量下滑已成為行業隱憂。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數據顯示,2024年光伏組件抽檢合格率僅為69.4%,較此前93%以上的水平大幅下降。不合格項目集中在“功率虛標”“機械載荷不達標”等關鍵指標。這不僅影響發電效率,更可能引發安全隱患。此次會議明確提出打擊“降低質量管控、虛標產品功率”等行為,將質量提升到“嚴守質量安全底線”的戰略高度,是對行業“重價格輕質量”傾向的強力糾偏。

支持行業自律,強化技術創新引領。政府監管是外力,行業自律才是內生動力。會議強調發揮行業協會作用,倡導公平競爭、有序發展,正是希望構建一個健康的產業生態。中國光伏行業協會近年來多次發聲,呼吁企業杜絕惡性競爭,但收效有限。此次六部委背書,將極大增強協會的權威性與執行力。同時,“強化技術創新引領”的要求,引導企業從“拼價格”轉向“拼技術、拼效率、拼可靠性”,推動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升級。

“反內卷”升級:從行業自律到國家戰略

此次六部委聯合行動,標志著光伏行業的“反內卷”治理已從初期的行業倡議,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層面的系統性改革。其意義遠超單一產業的整頓,更體現了中國在新發展階段對經濟治理模式的深刻思考。

首先,這是對“有效市場”與“有為政府”更好結合的實踐探索。光伏產業的困境,本質上是市場機制在特定階段失靈的體現。資本的逐利性導致了非理性擴產,而信息不對稱與短期競爭壓力又加劇了價格戰。單純依靠市場自我調節,可能需要更長時間和更大代價才能出清。政府此時介入,通過政策引導、標準制定、市場監管等手段,為市場重建秩序、指明方向,有助于縮短陣痛期,避免系統性風險。

其次,這是推動產業從“規模擴張”向“質量效益”轉型的必然選擇。過去,中國光伏依靠“規模+成本”優勢贏得全球市場。但在全球能源轉型加速、技術迭代加快的背景下,單純的價格優勢已難以為繼。歐洲、美國等市場不斷提高貿易壁壘與技術門檻,對產品的環保、碳足跡、可追溯性提出更高要求。中國光伏要鞏固并提升國際競爭力,必須轉向以技術創新、品質卓越、品牌信譽為核心的價值競爭。此次六部委會議,正是為這一轉型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支持。

值得強調的是,這還是維護國家能源安全與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保障。光伏作為清潔能源的主力軍,其健康發展直接關系到我國能源結構的優化與碳中和目標的實現。一個充滿亂象、質量堪憂的光伏產業,不僅無法有效支撐能源轉型,反而可能因電站故障、發電量不足等問題,影響電網穩定與投資信心。規范產業秩序,確保產品質量與長期可靠性,是從源頭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治本之策”。

曙光初現:產業重構與價值回歸

盡管挑戰嚴峻,但六部委聯手釋放的強烈信號,已為光伏產業注入一劑“強心針”。市場反應迅速而積極。在7月初的行業企業座談會后,硅料期貨與現貨價格已開啟反彈。進入8月,多晶硅成交價格突破5萬元/噸,組件價格也出現企穩回升跡象。華潤電力、中國華電等央國企大型組件集采項目的開標價格均回升至0.7元/W以上,顯示出“不低于成本價”參與投標的共識正在形成。

更重要的是,行業生態正在發生積極變化。龍頭企業如隆基綠能(16.740, -0.34, -1.99%)、天合光能(15.990, -0.58, -3.50%)等紛紛表態,堅決反對“功率虛標”等行為,強調質量與技術的長期價值。去產能進程加速,光伏玻璃龍頭企業減產30%,中小多晶硅企業主動停檢產線。這表明,在政策引導與市場壓力雙重作用下,企業正從“被動卷”轉向“主動調”。

展望未來,光伏產業有望迎來“破局重生”的新階段。短期看,隨著落后產能的逐步出清與價格秩序的規范,產業鏈各環節的利潤空間將得到修復,行業整體盈利能力有望回升。中期看,技術創新將成為競爭主戰場。N型TOPCon、HJT、鈣鈦礦等高效電池技術的產業化進程將加速,推動產品效率與可靠性持續提升。長期看,一個更加健康、有序、高質量的光伏產業生態將逐步建立。企業將更加注重品牌建設、全生命周期服務與可持續發展,真正實現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的跨越。

六部門聯手開會,絕非小題大做,而是對一個戰略性新興產業“刮骨療毒”的必要之舉。光伏產業所遭遇的難題,是高速發展中積累的結構性矛盾的集中爆發,也是從“野蠻生長”邁向“精耕細作”必經的陣痛。此次會議,不僅為行業劃定了紅線、指明了方向,更彰顯了國家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堅定決心。

可以預見,經歷這場深刻的供給側改革后,中國光伏產業將擺脫“內卷”的泥潭,迎來更加理性、健康、可持續的“第二增長曲線”。這不僅關乎一個產業的興衰,更承載著中國在全球綠色能源革命中引領未來的宏大愿景。當“反內卷”成為共識,當“高質量”成為信仰,中國光伏的下一站,必將是星辰大海。




責任編輯: 張磊

標簽:光伏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