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草视频免费在线,精品国产麻豆久久久,韩国精品福利视频资源在线,三级三级久久三级久久18,国产精品综合一区二区在线观看,欧洲精品码一区二区三区,一级黄色视频坐爱,国内精品三级三级精品二区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 您現在的位置:
  • 首頁
  • 新能源
  • 綜合
  • “風光氫儲”數鏈并進 “綠都包頭”動能澎湃

“風光氫儲”數鏈并進 “綠都包頭”動能澎湃

2025-08-25 10:41:17 包頭日報   作者: 記者 梁彥強  
風起陰山,綠電奔騰。一座座百米高的白色風機在蒼穹下悠然旋轉,一片片晶藍光伏板于黃河之畔靜臥生輝——動與靜之間,一幅能源革命的宏大畫卷,正在草原鋼城包頭的大地上磅礴展開。勁風與驕陽,曾經是這片土地蒼茫的注腳,如今,卻成了它煥新的脈動。

作為國家重要的能源和戰略資源基地,包頭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要把現代能源經濟這篇文章做好”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響應《關于推動內蒙古高質量發展奮力書寫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的意見》的戰略部署,以“風光氫儲”協同并進為引擎,正全力重塑自身的產業基因與發展軌跡,推動一座老工業城市在綠色轉型的浪潮中脫胎換骨。

全產業鏈布局 打造全國風電裝備制造新引擎

陰山南麓,風過不息。包頭依托年可利用風能超過3300小時的天然優勢,不再滿足于僅僅是綠電的輸出地,而是雄心勃勃地瞄準了產業鏈的制高點,高標準規劃建設風電裝備產業園,系統性布局主機及核心部件制造、關鍵材料生產、測試認證等高附加值功能板塊,意圖打造“研發—設計—測試—認證—制造—組裝—運維”一體化產業鏈,目標直指全國領先的風電裝備產業基地。

企業的實踐是最有力的印證。明陽北方智慧能源內蒙古有限公司工藝裝備科科長杜云飛介紹,集團以頭部企業的擔當持續加大產業投入,全鏈條帶動區域發展。2024年3月,集團與自治區政府簽署協議,在包頭正式成立明陽新能源陸上裝備總部集團,確立了“南有廣東、北有內蒙”的雙總部戰略格局,這無疑為包頭的風電雄心增添了最重磅的砝碼。“通過延鏈、補鏈、強鏈,我們已具備年產陸上6-18MW風電整機、碳玻混合超大葉片、GW級高壓級聯儲能等智能電氣設備1500臺套的能力。”杜云飛的話語中透著自信。這份雄厚實力直接轉化為了亮眼的訂單表現:2024年,明陽在自治區新增訂單排名第一;2025年伊始,已斬獲2.36GW訂單,實現了“開門紅”。

如今,包括明陽、金風、龍馬、遠景在內的44家風電裝備企業已如珍珠般串聯在包頭風電裝備制造的產業鏈上。從長達百米的葉片到高聳入云的塔筒,再到精密復雜的齒輪箱和主機,一批上下游項目迅速落地生根、開花結果,一個完備的高端制造體系已然成型。具體而言,目前我市已形成主機年產能1700臺、齒輪箱1600臺、葉片1600套、塔筒130萬噸等一系列核心產能;在電力配套方面,也已建成風電變流器40GW、電纜3.7萬公里、智能電表120萬塊的規模化供應網絡,為風電裝備制造產業的高速發展提供了堅實可靠的支撐。

鍛造“世界綠色硅都” 增強產業抗周期韌性

與風電產業交相輝映的,是包頭另一張熠熠生輝的產業名片——快速崛起、韌性十足的晶硅光伏產業集群。即便面臨全球光伏行業的周期性波動與激烈競爭,包頭晶硅光伏產業集群依然展現出強大的發展定力。以通威、協鑫、雙良、弘元、新特等為代表的70余家鏈上企業在此匯聚,共同構建起從多晶硅料(產能82萬噸)延伸至單晶拉棒(產能253.8GW)、切片(產能47GW)及組件(產能16GW)的產能布局,產業集聚效應日益凸顯。

與此同時,坩堝、金剛線、邊框、支架、逆變器等配套環節也在不斷完善,使得晶硅光伏產品的本地化配套率已顯著提升至65%,大大增強了供應鏈的安全性和協同效率。在這堅實的產業基礎上,包頭市委、市政府于2025年新年伊始便印發了“一號文件”——《關于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高水平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這份綱領性文件明確提出要高質量推進“世界綠色硅都”建設,將其提升到全市戰略的新高度。

針對階段性市場波動中企業可能出現的訂單不足情況,政府的服務精準而務實。市發展改革委、市工信局等部門主動作為,積極搭建供需對接平臺,多次組織本地企業“走出去”參與各類招投標活動,全力幫助企業開拓市場、爭取訂單。雙良硅材料(包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巍對此感觸頗深:“在上級部門的主動幫助和精準對接下,我們與多家大型新能源開發企業建立了密切的合作關系,成功爭取到了大量訂單,真切感受到了包頭市政府對實體經濟、對企業發展實實在在的支持。”與此同時,打造“世界級”的產業離不開“世界級”的綠色認證體系。為此,由市發展改革委牽頭,包頭建立了覆蓋全市、內蒙古西部唯一具備國際認證能力的碳足跡公共服務體系,并率先以晶硅光伏產業為試點,積極對接國際標準,全力幫助企業突破日益嚴格的國內外綠電與碳足跡認證壁壘,為“包頭造”光伏產品暢通全球市場鋪平道路。

進軍氫能新賽道 構建“制儲運用”閉環體系

在代表未來能源方向的氫能新賽道上,包頭手握“稀土”這張科技王牌,聚焦關鍵技術突破與全產業鏈構建,同樣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矚目的進展。目前,初步形成了涵蓋綠氫(7800噸)、固態儲氫材料(3750噸)、燃料電池系統(5000套)、電堆(5000臺)產能體系。在應用基礎設施方面,7座加氫撬裝站和1座標準加氫站已投入運營,北奔氫燃料重卡已實現穩定示范運行,勾勒出氫能應用的現實圖景。

2024年11月,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項目成功投運——作為自治區首批批復、首個投產的新能源制氫示范項目,華電氫能工業天然氣摻燒綠氫項目成功實現了從綠電到綠氫、再到工業應用的“零碳實驗”。華電氫能科技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王新宇自豪地介紹:“我們這個項目創下了國內工業摻氫領域的三個‘最’:最早實現天然氣摻氫工業供能、最高摻氫比例、最大年綠氫摻燒規模。”這為大規模工業領域利用綠氫提供了寶貴的“包頭經驗”。

在政策和科研構建的高起點上,氫能產業的應用實踐正在不斷拓寬邊界。氫通能源集團董事長任亞輝介紹,作為一家以風光開發為核心、覆蓋“制、儲、運、用”氫能全產業鏈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集團非常看好包頭及周邊地區巨大的工業用氫、氫能重卡和礦山運輸等應用場景,包頭優越的風光資源也為構建低成本“風光制氫—應用”的閉環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基礎條件。目前,該集團落地包頭的5000套氫燃料電池裝備制造廠正加緊進行內部裝修,預計第四季度即可投產,為包頭的氫能產業鏈再添關鍵一環。

儲能集群崛起 強勁動能沖刺“中國儲能之都”

在氫能產業迅猛發展的同時,包頭的儲能領域也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強勁動能,成為“風光氫儲”協同發展中至關重要的一塊拼圖。截至目前,全市已集聚國軒高科、陽光電源、海博思創、人民控股等24家儲能裝備制造企業,構建了從關鍵材料到系統集成的完整產業鏈。(記者 梁彥強)

具體而言,已形成17萬噸負極材料、5181噸鎳鈷鹽、300噸碳納米管、2.5萬噸銅箔的上游材料產能;在中游制造環節,形成了2GWh Pack(電池包)、3GW變流器、9.5GWh儲能系統的強大制造能力。在產業鏈下游,應用市場也已打開局面,已有3個新型儲能電站項目投產,總裝機規模達30萬千瓦/120萬千瓦時,使包頭成為自治區內儲能產品種類最全、產業鏈最完整的地區。

開啟“忙碌模式”的臥龍儲能正是包頭儲能產業蓬勃發展的一個生動縮影。其位于包頭的生產基地現已全面投產,預計年產能高達1.5GWh,年產值約8億元。臥龍包頭儲能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裴植介紹:“2024年,臥龍儲能全球出貨量達3.68GWh,我們尤為自豪的是,為包頭鋁業的節能減排項目成功交付了總量達600兆瓦的儲能產品,以實際行動服務本地綠色轉型。”

在儲能這條黃金賽道上,包頭的腳步鏗鏘有力。為了給產業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我市建立了專業的產業發展服務保障機制,特別是2024年專門印發的《包頭市儲能產業高質量發展提速攻堅行動方案》,清晰明確了打造“中國儲能之都”的具體目標、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為產業的高速發展注入了強大的政策動力和確定性。

能源結構歷史性轉折 共筑零碳未來新高地

隨著“風光氫儲”各產業板塊從獨立發展走向深度融合與系統集成,包頭的整個綠色電力體系正在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結構性升級。截至今年7月底,一組數據震撼人心:全市新能源并網裝機容量已達1130.66萬千瓦,歷史性地突破了總裝機容量(2237.63萬千瓦)的50.53%。這不僅是一個簡單的數字超越,更標志著包頭的能源結構實現了從傳統煤炭化石能源為主體向新能源為主體的根本性轉變,一座因鋼而興的工業城市,正在綠色蝶變中贏得未來。

雄風浩蕩,催人奮進;鐵騎崢嶸,氣壯山河。今日的包頭,正站在能源革命的時代潮頭。備受矚目的第十三屆能源科學家論壇暨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推進大會即將在此盛大啟幕。這既是一場匯聚全球能源領域頂尖智慧的科創盛會,更是包頭面向全國、面向世界發出的誠摯邀約。我們誠邀四海賓朋,握指成拳、聚勢而上,共同參與并見證這場波瀾壯闊的“零碳革命”,讓綠色發展的星星之火在北疆大地燎原成勢,攜手共筑新時代能源產業的新高地,譜寫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責任編輯: 張磊

標簽:包頭 ,風光氫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