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建二局承建的魯能阜康市多能互補(暨新能源市場化并網)項目65萬千瓦光伏及生產綜合樓工程項目成功并網、實現轉商運營,標志著新疆昌吉州阜康市1億千瓦光伏產業規劃中的大基地項目首批開工建設,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
項目位于新疆昌吉州阜康市,以節能環保、綠色發展、新能源為特色。建成后,每年可新增清潔能源16.75億千瓦時,可用于電網調峰135次,將大大緩解阜康及周邊地區供電緊張的難題。對改善所在地生態環境、提升新能源、文旅產業、農牧業儲能行業的經濟效益具有積極作用。
光伏光熱改善生態環境
新疆作為我國重要的清潔能源生產基地能源地位與區位優勢突出,但傳統光伏發電并網消納難度大且存在不穩定性和間歇性。在這種情況下“光伏+光熱”一體化多能互補綜合性發電模式,成為推動新疆清潔能源產業發展、優化能源結構的理想方案。
項目創新利用集熱器,將太陽光轉化為熱能儲存在光熱塔中。夜間通過熱能驅動汽輪發電機組進行發電,實現全天候、高效率、穩定的電力供應,大幅提升發電效能,為能源供應的穩定性與高效性提供了創新解決方案,推動電力產業發展邁向新臺階。
此外,項目還成功實現“光伏治沙”“光熱治沙”,覆蓋和治理荒漠面積達到3.7萬畝,為持續改善阜康市戈壁地區的生態環境發揮著重要作用。
精細管理助力高效履約
2023年初,項目全體人員啟程奔赴零下25度的戈壁荒漠,面對著工期緊、質量要求高、首次承接光伏建設產業經驗少等眾多不利因素,如何在雪野中找坐標、在凍土層破冰雪,又如何在荒無人煙的戈壁雪野筑臨建、辟新路,成為項目建設中一道道關鍵難題。
經過深入研究探討,項目團隊大膽嘗試物業一體化管理機制。通過優化管理機制、調整施工做法等措施,提前進行安全風險分析,落實分工、細化工作。同時開展“一人多崗”的管理方式,提高員工統籌協調能力,增強項目團隊的責任擔當意識。
項目團隊鉚足干勁,合力攻堅創造了28天內完成12000平方米的臨建施工、40天完成了50萬根樁的建設任務,以優異的成績博得了屬地政府和業主的高度贊揚,奏響戈壁灘上新能源施工管理的“藍海”贊歌。
技術引領賦能提質增效
為有效地克服施工難題,項目成立了技術攻堅小組和科技創效小組。通過開展技術研討會、制定技術施工方案,針對樁基偏位、塌孔、鋼筋籠上浮,孔底沉渣清理、預埋件傾斜等諸多問題,多次總結施工經驗,反復改進施工工藝,有效地解決了樁基質量的核心難題。
在項目建設前期,科技創效小組提前開展技術方案設計,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及時提供技術參數,提高設計效率。定期開展技能培訓活動,邀請技術專家進行科技講座、開展學術交流,積累創新經驗、激發創新能力,為項目節省施工成本,縮短建設工期提供有力保障。
針對施工現場風沙大、頻繁遭遇沙塵暴現象,項目技術攻堅小組研發了一種光伏組件防傾倒支撐裝置。獨特的三角支撐結構設計,能有效分散光伏組件所受外力,為光伏系統的安全運行提供可靠保障。
責任編輯: 張磊